7月6日上午9.00時,大豐港迎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,一艘滿載煤炭的巴拿馬籍的天華輪國際航線貨輪緩緩地駛進港口,開港以來的第一艘6.7萬噸級的大型貨輪停泊二期碼頭。這是大豐港建港乃至鹽城地區有史以來停泊最大的貨輪,標志著大豐港二期碼頭的承載能力得到充分“檢閱”。
大豐港是江蘇省委、省政府重點建設的三大海港之一,二期碼頭建有5萬噸(兼靠7萬噸)級散貨泊位和2萬噸(兼靠4萬噸)級件雜貨泊位各一個,碼頭泊位配備了2臺卸船機、3臺門機、5000米帶式輸送機等先進設備,單船卸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,年吞吐能力達1200萬噸。
隨著大豐港二期碼頭的建成,對腹地的拉動和輻射作用日益得到凸現。近年來,大豐港堅持錯位發展,以特取勝,在特色產業港上做足了文章。該港依據上海港、連云港大力發展集裝箱,環渤海港口煤炭下水流向南方沿海,木材產業往港口等物流樞紐區域發展的實際,精心打造木材產業基地,石化新材料、油品產業基地,能源集散轉化基地等,以特色產業推動港口提速發展。截至6月底,大豐港在煤炭、木材、建材、農副產品等貨種的帶動下,完成進出港船舶作業348艘,完成貨物吞吐量158.60萬噸,同比增長123%,完成集裝箱1.63萬標箱,同比增長154%,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00萬元,在營運量上實現了飛躍性突破。 相關閱讀 中澳貿易促悉尼港吞吐量增長 營口港成撫順對外開放“海上通道” 天津港功能“前移”至平谷 西安口岸服務功能初步成型 煤炭運輸有望進入物流時代 更多新鮮資訊 盡在 - 新流網 www.56sun.net www.56sun.com全新改版 |